
- 大約 1% 的年輕人被認為有性別焦慮症。這包括那些跨性別和性別質疑的人。
- 一項針對高中生的新研究發現,跨性別和有性別問題的青少年增加了欺凌、心理健康問題和自殺的風險因素。
- 這些青少年的健康狀況也比順性別青少年更差。
- 作者呼籲採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來支持性別少數青年。
對 2011 年至 2016 年間發表的文章的回顧發現,0.17% 至 1.3% 的年輕人被認定為跨性別者。他們表現出比同齡人更高的精神疾病發病率。並且在一個
最近,
大規模研究
研究人員分析了 2017 年和 2019 年的數據
博士。Louise Theodosiou 是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科醫生顧問,也是皇家精神病學家學院的代表,她告訴今日醫學新聞:
“這項研究非常好的地方在於,青年風險行為監測系統是一個成熟的調查工具 [...] 從交叉性的角度來看,這在考慮性別多樣性時顯然非常重要,我們可以看到他們非常努力地獲得美國年輕一代的代表性樣本。”
然而,主要作者博士。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健康與社會系助理教授吉爾伯特岡薩雷斯告訴 MNT,他希望獲得更多州的數據。
“不幸的是,只有 15 個州收集了有關性別認同的數據,這限制了我們研究結果的普遍性。更多的州和聯邦調查必須收集有關性別認同的數據,以提高我們對性別多元化人群的理解,”他說。
在對調查作出回應的人中,1.8% 的人自我報告為跨性別者,1.6% 的人自我報告為性別問題。剩下的 96.6% 是順性別。大約一半被確定為跨性別或性別問題的人是女同性戀、男同性戀或雙性戀,而在報告為順性別的人中只有十分之一。
該調查
所有參與研究的人都回答了青年風險行為調查中相同主題的問題。其中包括:
- 性別認同
- 性慾
- 約會經歷,包括任何暴力經歷
- 性危險行為
- 欺凌的經歷
- 心理健康,包括自殺念頭和企圖
- 吸毒、吸煙和酗酒。
“調查工具的措辭不會讓年輕人感到羞恥。”
— 博士路易絲·狄奧多西歐
風險增加
與順性別青少年相比,性別少數青少年報告的 5 個健康領域的風險因素增加,結果更差——欺凌、性約會和暴力、心理健康和自殺、性風險行為和藥物使用。
“我們發現跨性別和性別質疑青年在欺凌和不良心理健康結果方面存在巨大差異。這表明跨性別和有性別問題的青年需要支持和保護。”
— 博士吉爾伯特岡薩雷斯
欺凌和自殺
值得注意的是,跨性別和有性別問題的青少年報告欺凌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分別有 41.3% 和 37.1% 的人在學校遭受過欺凌,而順性別青少年的這一比例為 18%。
性別少數青年的自殺風險也顯著升高。幾乎一半的跨性別青年曾考慮過自殺,其中 30% 的人試圖這樣做。
對於那些有性別問題的人來說,這個數字只略低一些。對於順性別青少年,16.2% 的人表示考慮過自殺,6.9% 的人表示嘗試過自殺。
博士。Theodosiou 並不驚訝,但對調查結果感到難過:
“這是一群年輕人,據說他們非常不開心。所以我們真的需要數據。使用的方法是務實的,實際上,結果與我作為臨床醫生所期望的一致。”
“有關藥物使用和自殺的信息非常令人擔憂,”她繼續說道。
需要更多數據
博士。岡薩雷斯說,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研究這些風險因素並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研究性和性別少數群體的數據非常有限,我們需要在每次調查和數據收集工作中準確衡量性取向和性別認同,以更好地了解這些邊緣化人群的健康狀況。”
— 博士吉爾伯特岡薩雷斯
“年輕人希望被問及他們如何識別的問題。 [...] 我會鼓勵流行病學家確保我們以正確的方式提出正確的問題,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有意義的信息,並能夠更好地規劃未來人們的福祉需求,”博士。狄奧多西表示同意。